HituxSearch
攻坚克难战“沙”场 创新实干破难题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攻坚克难战“沙”场 创新实干破难题

来源:网易 2023/9/10 17:29:29      点击: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铁干里克~若羌750千伏线路工程1标河南送变电工程公司项目经理周小刚正在用无人机勘察塔位周边情况。

这是周小刚第一次在沙漠中建设工程,期间遇到很多之前从未经历过的难题,但不畏困难、勇于挑战是他的一贯作风。他深知,铁若线工程的顺利实施对公司下一步持续开拓新疆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接到通知后,便第一时间赶赴新疆,不管什么工作总是想在前面、亲力亲为,遇到任何问题总是迎难而上、沉着应对

初入新疆,当地的建设环境出乎所有人意料,线路沿线90%都处于戈壁、沙漠、荒原等环境恶劣地区的无人区,只有修筑道路才可以让大型机械进场施工。经仔细勘察,项目发现G218国道即将封路,将导致106基塔位无法正常到达。周小刚积极联系设计单位策划施工道路修筑,提前调集80台车辆从200公里外的若羌县日夜运输戈壁料,赶在国道封闭前储备5万方修路原料,为后续工程进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沙漠环境下,修路质量一定程度决定了施工进度。沙漠地质松软,若不经常浇水养护则无法通行,最严重的是如果商混车长时间陷进沙里,商混将凝固无法使用。周小刚秉承着“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思想,有力推进52.4公里道路的修筑工作,使线路施工进度跃居工程全线第一。

考虑到新疆地区人员准入时间长,他合理安排钢筋加工同步进行,让施工人员进场就可以施工。根据放线计划逐基倒排塔材物资到货计划,策划在9月底大风天气来临之前完成组塔,在当地冬歇期前完成架线施工。“我们的工作环境确实苦一些,遇到的问题确实复杂一些,但也正是这样才能磨砺意志,快速成长起来。”周小刚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教育引导年轻员工扎根一线、砥砺成才。

 在这个工程,周小刚还担负着培养新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由于项目管理人员大多是刚从事关键岗位不久的年轻人,为了避免他们少走弯路,周小刚总是亲自指点,全力帮助青年员工提升能力。

 工程建设期间,有针对性地开展经纬仪、CAD、无人机技能培训,对关键岗位人员实行多岗位交叉锻炼。指导项目青年骨干积极参与"疆电外送杯"安全生产月劳动竞赛,其中三名员工在经纬仪操作、打绳结、安全演讲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总分位列各标段第一。他还全力支持青年职工参与一级建造师取证培训和考试,鼓励他们不断学习提升。

远离家乡、环境恶劣、水土不服等因素导致年轻人思想状态时有起伏。周小刚主动与大家谈心,在项目部配备台球、乒乓球、跑步机等健身设施,鼓励大家劳逸结合。“尽管有时候很想家,但周经理常常像大哥一样跟我们谈心,还安排项目上给我们做家乡菜,感觉很暖心,大家也齐心协力充满干劲。”项目安全员李玉辉说。新疆铁若线104基大板基础大部分位于干沙、流沙、表层水坑中,由于沙漠土质承载力弱,最大的流沙地质大板基础开挖尺寸高达60乘60平方,是普通大板基础的3倍。面对特大型沙坑基础施工,周小刚提前勘察地形,科学制定施工方案,采用2至3台挖机同时接力开挖,提高工效。由于沙漠沙尘暴频发,他推行基础浇筑前先鼓风除尘、后采取覆膜滴灌养护的工艺方法,保证了工程质量。

该工程有35基基础为公司首次采用裹体灌注桩施工。为保证C50高强度防腐蚀混凝土高效使用,开工前期周小刚充分调查周边商混站分布情况,受现有商混站最近距离超过80公里、国道修路中断运输影响,不满足高强商混输送和浇筑要求,紧盯自建新建商混站进度,解决商混站的运输距离和供应能力问题。

首次进行裹体灌注桩基础施工时,裹体袋吊装过程中存在袋体扭曲、钢筋笼入袋易破损、吊装入孔时间长致沙坑塌陷等问题,他潜心钻研,调整钢筋笼下部收口形状,采取防扭钢丝绳吊装带配重裹体袋的方式克服吊装难题,采用多台洒水车接力赛式一次性灌注饮用水撑开裹体袋缩短时间,随即吊装钢筋笼入裹体袋,避免了沙质基坑塌陷,为公司应用裹体灌注桩施工工法积累了宝贵经验。

      进入秋冬时节,新疆地区环境将会更加恶劣,也会迎来新的施工难题,但周小刚说,他时刻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实干”和“创新”可以攻克一切难关。(扬州瑞光防扭钢丝绳转发)